《鐵軍》
- 特稿
- 老兵親述
- 尋訪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
- 中國夢·邊防情
- 多彩軍營
-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
- 海洋島嶼與國防
- 感懷新四軍
- 新四軍詩詞品讀
- 崢嶸歲月
- 綿綿思念
- 將帥傳奇
- 史林新葉
- 老兵風采
- 鐵軍精神進校園
- 我與新四軍
- 紅色景點
- 藝苑
- 連載
- 本刊專訪
- 特別閱讀
- 我與鐵軍
- 新四軍故事匯
《鐵軍·紀實》
《鐵軍·國防》
騰飛的柏樹灣村
作者:石守京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6-07 瀏覽次數:8515
柏樹灣村先后被評為“湖北省宜居村莊”“湖北省生態(tài)村”“湖北省文明村”“荊楚十大最美鄉(xiāng)村”,隨州市“脫貧攻堅示范村”,張桄淪也捧回了全國勞模、全國綠化獎、全國種糧大戶的榮譽稱號,還獲獎一臺拖拉機。
襄陽鄉(xiāng)村紀行
作者:朱德成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6-06 瀏覽次數:8506
堰河,這個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的革命老區(qū)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,在新農村建設中正一步一步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它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廣大農村變化的一個縮影,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,服務人民的一個見證。
韓修存:大地作紙繪春光
作者:朱殿華 馬良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5-12 瀏覽次數:8492
韓修存是江蘇省宿遷市駐村工作隊隊員,14年間,他在幫扶一線走村串戶,與農民朋友打成一片,他和后方單位宿遷市文廣新局、宿遷市委扶貧工作隊的領導同事們一道,以田地作紙、以汗水為墨,在脫貧攻堅的大道上書寫下了時代的新篇章。
金寨縣脫貧攻堅的成功之路
作者:胡遵遠 李雨迪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4-19 瀏覽次數:8398
2020年4月28日,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省金寨縣4周年之際,金寨縣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公示。4月29日,安徽省宣布:革命老區(qū)金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。至此,安徽省實現貧困縣“清零”目標。
助力家鄉(xiāng)脫貧:仲躋和在行動
作者:嚴德本 印玉文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3-31 瀏覽次數:8398
“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身家,而在于他為社會作出了多少貢獻。一個扶貧幫困的人,才是贏得人心的好人”。這是江蘇蘇中革命老區(qū)榮獲“中國好人”、江蘇“最美退伍軍人”榮譽稱號的海安市海迅集團董事長、海安老促會理事仲躋和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。
綠水青山映白馬
作者:張健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3-29 瀏覽次數:8420
抗戰(zhàn)時期,白馬李巷村是新四軍挺進江南后十六旅的駐地。陳毅、粟裕、譚震林、鐘國楚、江渭清、李堅真、梅章、羅忠毅、廖海濤、王必成等都曾經在這里戰(zhàn)斗生活過。
宜興有座“八烈士橋”
作者:承虹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3-28 瀏覽次數:8551
江蘇省宜興市姚灣村的村頭,有一座小橋,叫“八烈士橋”。這座不起眼的鄉(xiāng)間小橋原來叫黃土橋,因一段悲烈感人的故事改名為“八烈士橋”。
紅紅火火的麗金臺溫邊革命紀念館
作者:劉順發(fā)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3-23 瀏覽次數:8440
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三溪鄉(xiāng)的“麗金臺溫邊革命紀念館”規(guī)模并不大,是利用三溪鄉(xiāng)小學的原址興建的,2019年9月建成開館后,不到兩個月就接待了數千名觀眾,真可謂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原因何在?
曹莊村紀事
作者:王生標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3-14 瀏覽次數:8408
抗戰(zhàn)時期,新四軍二師五旅和抗大四分校,曾駐扎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(qū)朱壩街道曹莊村(原淮寶縣曹王莊)。我曾數次前往造訪,去探尋歷史的蹤跡。
黨的溫暖富江橋
作者:程遙 孫修軍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3-03-14 瀏覽次數:8406
座落在古龍河(現名徐洪河)西岸的江橋村,是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歸仁鎮(zhèn)所轄的一個自然村,因江姓人家在村東龍河上修建一座石橋,故取名江橋,江橋村因江橋而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