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頁 > 新四軍小知識 > No.68 山子頭反頑戰(zhàn)斗
No.68 山子頭反頑戰(zhàn)斗
1942年底,韓德勤率國民黨魯蘇戰(zhàn)區(qū)副總部和江蘇省政府駐扎在淮安以東的車橋、曹甸、風谷村一帶。所部有八十九軍、獨立六旅及東北軍一一二師等部。1943年1月初,當韓德勤得悉日偽軍即將對蘇北發(fā)起大“掃蕩”并可能“掃蕩”他的防區(qū)時,急派代表到新四軍三師聯(lián)系,要求在敵人“掃蕩”時,允許其部隊轉移到新四軍防區(qū)修整,并向其開放物資運輸。三師師長黃克誠根據軍部指示精神,于1月7日致函韓德勤,表示了積極而誠懇的態(tài)度,并提議雙方就具體問題進行談判。1月24日,韓德勤派代表到三師,并給黃克誠寫了親筆信,表示愿積極合作。2月中旬,雙方商定了《臨時約定》?!杜R時約定》剛剛商定,日偽軍即首先向韓德勤控制的地區(qū)發(fā)動了大“掃蕩”。韓部在敵人進攻下?lián)p失嚴重。其三十三師大部被殲,三五一旅旅長吳漱泉被俘投敵,所部被敵改編,三四九旅和東北軍一一二師等部向東轉移至鹽阜根據地。新四軍三師恪守約定,掩護其撤退,并沿途供應糧秣。3月中旬,東北軍一一二師聽從新四軍三師的勸告,經淮海、淮北兩地,西撤津浦鐵路以西地區(qū)。新四軍三師、四師派部隊沿途警戒護送,并組織根據地群眾慰勞。后國民黨第五戰(zhàn)區(qū)蘇魯豫皖邊區(qū)游擊副總指揮兼第二路挺進軍總指揮王仲廉乘日偽軍“掃蕩”淮北、蘇北之機,派三個團越津浦鐵路東進,日夜兼程,企圖與韓德勤部會師于洪澤湖畔,建立新的反共基地。韓德勤以為時機到來,便背棄與新四軍三師商定的《臨時約定》,于3月14日率部偷渡運河,占據了淮北根據地的中心區(qū)金鎖鎮(zhèn)、山子頭等地,對新四軍四師及淮北根據地構成嚴重威脅。為打破其陰謀,經規(guī)勸韓部無效后,3月15日,新四軍軍部決定在王仲廉、韓德勤兩軍會師前,對韓德勤部予以打擊。為此,新四軍二師、三師各部配合第四師主力于3月17日夜發(fā)起山子頭反頑戰(zhàn)斗,生俘韓德勤以下官兵1000余人,擊斃頑保三縱隊司令王光夏和獨立六旅旅長李仲寰。3月25日,陳毅親臨新四軍四師師部駐地半城鎮(zhèn),主持與韓德勤的談判及處理善后事宜。為了繼續(xù)爭取韓德勤與新四軍合作抗戰(zhàn),阻止國民黨援軍再度東進,新四軍方面作出重大讓步,發(fā)還部分人槍,劃定其活動地點。4月1日,陳毅、彭雪楓、鄧子恢等人禮送韓德勤出境,讓其到宿遷、睢寧之間的高作、湊城、邱集一帶駐防,促其共同抗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