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鐵軍》
- 特稿
- 老兵親述
- 尋訪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
- 中國夢·邊防情
- 多彩軍營
- 昔日根據(jù)地 今日新農村
- 海洋島嶼與國防
- 感懷新四軍
- 新四軍詩詞品讀
- 崢嶸歲月
- 綿綿思念
- 將帥傳奇
- 史林新葉
- 老兵風采
- 鐵軍精神進校園
- 我與新四軍
- 紅色景點
- 藝苑
- 連載
- 本刊專訪
- 特別閱讀
- 我與鐵軍
- 新四軍故事匯
《鐵軍·紀實》
《鐵軍·國防》
您的位置: 首頁 > 《鐵軍》
讓革命文物說話讓紅色歷史再現(xiàn)——關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調查與思考
作者:胡遵遠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8-23 瀏覽次數(shù):8420
金寨縣地處安徽西部、大別山腹地,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、人民軍隊的重要發(fā)源地,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、全國第二將軍縣。長期的革命斗爭、偉大的革命實踐,使金寨縣產生并留下了豐富多彩、積淀深厚的革命文物資源。
大胡莊戰(zhàn)斗是鐵軍精神的生動寫照
作者:劉國章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8-23 瀏覽次數(shù):8410
發(fā)生在1941年4月26日淮安區(qū)菱陵鄉(xiāng)大胡莊的一場驚天地、泣鬼神的戰(zhàn)斗,譜寫了一首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,被譽為“鐵軍精神的一次生動寫照”。
泗沭“芳華”
作者:洪聲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8-02 瀏覽次數(shù):8410
電影《芳華》講述的是發(fā)生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一個部隊文工團的故事。而我今天要講的則是發(fā)生在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一個部隊文工隊的故事,故事發(fā)生在當時烽火連天的宿遷大地——
緬懷王鵬烈士
作者:劉君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8-02 瀏覽次數(shù):8418
王鵬生于1906年,浙江長興縣煤山鄉(xiāng)四都村人。1943年底,新四軍于煤山開辟抗日根據(jù)地,王鵬投身革命,他宣傳、發(fā)動、組織群眾,進行“二五”減租、籌糧支前,動員青年參軍,帶領民工擔架隊支援新四軍攻打孝豐城。
我記憶中的老首長馬文考
作者:韋慶國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8-02 瀏覽次數(shù):8435
20世紀80年代初,我有幸在馬老身邊工作3年。他是我服務的首長,卻更像老師和朋友。他雖然走了,但他的高尚品格、優(yōu)良作風和平易近人、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的腦海里,時刻激勵著我前行。
無私無畏鑄忠誠——追憶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、復旦大學原黨委書記盛華
作者:陳榮坤 陳立 陳偉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7-20 瀏覽次數(shù):8456
1913年10月8日,盛華出生在江蘇儀征縣(今儀征市)一個革命志士家庭,年幼時就受父親——辛亥革命先驅盛白沙的影響,他把孫中山對父親的教誨“讀書不忘革命,革命不忘讀書”作為自己的座右銘。
我為國防工業(yè)井噴式發(fā)展自豪——訪老一輩兵工人、百歲老兵吳文毅
作者:黨亞惠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7-19 瀏覽次數(shù):8425
之前聽說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離休干部吳文毅老人,今年98歲了,身體依然硬朗,每周堅持打網球。
不忘初心 繼續(xù)書寫改革輝煌——新四軍老兵胡萃華談改革開放40周年
作者:魏冉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7-19 瀏覽次數(shù):8415
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,許多親歷戰(zhàn)爭的老人在安享晚年時,經常感慨萬千。到達胡萃華老人家中時,她的兒子葉偉承熱情地招呼記者進門。胡老面貌清癯、精神矍鑠,尤其是清晰的思維與平易近人的風格,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“墊湖的大包干是逼出來的!——回眸“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”的風雨歷程張惠春
作者:張惠春 責任編輯:姚云炤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21-07-16 瀏覽次數(shù):8445
稻黃蟹肥的豐收時節(jié),筆者來到革命老區(qū)泗洪縣上塘鎮(zhèn)墊湖村。極目遠眺,只見一片片金色的稻浪隨風搖曳,一排排新穎別致的兩層樓房次第排開,一幅幅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撲面而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