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鐵軍》
- 特稿
- 老兵親述
- 尋訪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
- 中國夢·邊防情
- 多彩軍營
- 昔日根據(jù)地 今日新農(nóng)村
- 海洋島嶼與國防
- 感懷新四軍
- 新四軍詩詞品讀
- 崢嶸歲月
- 綿綿思念
- 將帥傳奇
- 史林新葉
- 老兵風(fēng)采
- 鐵軍精神進校園
- 我與新四軍
- 紅色景點
- 藝苑
- 連載
- 本刊專訪
- 特別閱讀
- 我與鐵軍
- 新四軍故事匯
《鐵軍·紀實》
《鐵軍·國防》
您的位置: 首頁 > 《鐵軍》 > 海洋島嶼與國防 > 鮮為人知的紅軍水兵連
鮮為人知的紅軍水兵連
作者:何廣華 何明圓 責任編輯:王浩鐘 來源:《鐵軍》2013年第11期 日期:2014-02-10 瀏覽次數(shù):8458
時隔久遠,很少有人知道1935年組建于四川旺蒼縣的紅軍水兵連,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支水兵為強渡嘉陵江、策應(yīng)中央紅軍北上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如今,水兵連在東河泅渡訓(xùn)練、造船的遺址和數(shù)十里扛船路線,已成為省、市、縣文物保護單位。
時隔久遠,很少有人知道1935年組建于四川旺蒼縣的紅軍水兵連,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支水兵為強渡嘉陵江、策應(yīng)中央紅軍北上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如今,水兵連在東河泅渡訓(xùn)練、造船的遺址和數(shù)十里扛船路線,已成為省、市、縣文物保護單位。
建連旺蒼壩
1935年1月29日,中央紅軍渡赤水北上,進入川南,進抵長江南岸。川軍劉湘集中了36個團的兵力乘機南下,沿江布防,全力堵截中央紅軍渡江北上。中共中央致電紅四方面軍總部,要求紅四方面軍迅速集結(jié)主力,向嘉陵江以西進攻,協(xié)同中央紅軍作戰(zhàn)。
紅四方面軍總部接電后,立即在旺蒼壩(今旺蒼老城)召開了緊急會議,決定強渡嘉陵江,實現(xiàn)川陜甘計劃,配合中央紅軍在川南、黔北的活動,并提出了“強渡嘉陵江,迎接黨中央”的口號。
2月中旬,為西渡嘉陵江的戰(zhàn)略需要,紅四方面軍決定從紅軍大學(xué)干部隊、紅三十軍、三十一軍中抽調(diào)有一定游泳、劃船技能的指戰(zhàn)員共220余人,組建紅軍水兵連,由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領(lǐng)導(dǎo)。水兵連由田啟堂任連長(后為杜萬榮),郭孝宏任指導(dǎo)員,下轄4個排、16個班,成為我軍建制最早的水兵連。
水兵連成立那天,旺蒼壩王爺廟戲樓(今王廟街85—87號)紅旗招展,鑼鼓喧天,鎖吶齊鳴。王樹聲在現(xiàn)場講話時說:“經(jīng)研究,水兵連直接歸方面軍總指揮部參謀處領(lǐng)導(dǎo)。你們要做好一切準備,加強劃船、架橋和游水訓(xùn)練,在訓(xùn)練中要開動腦筋找竅門,做到技術(shù)過硬,機動靈活?!甭犃送鯓渎暤闹v話,全連指戰(zhàn)員群情振奮,決心苦練本領(lǐng),堅決完成總部交給的光榮任務(wù)。
“船早被敵人破壞了,我們只能用竹筏子架浮橋。河水那個冷啊,我們喝了燒酒都凍得站不住。”當年的水兵連長杜萬榮回憶道。2月的川北,天寒地凍,朔風(fēng)剌骨,東河上還結(jié)成一層薄薄的冰。全連戰(zhàn)士冒著嚴寒,在旺蒼長灘壩古渡口開始了水上作戰(zhàn)訓(xùn)練。為抵抗刺骨的冰水,戰(zhàn)士們在下水前都要喝點酒,但時間一長也起不了多大作用。戰(zhàn)士們凍得瑟瑟發(fā)抖,嘴唇發(fā)烏,但士氣高昂。每天從早到晚,滔滔東河里涌動著無數(shù)“浪里白條”,練習(xí)浮水、劃船、架橋本領(lǐng)。由于水實在太冷,訓(xùn)練中有兩個戰(zhàn)士凍傷了。王樹聲知道后,立即下令調(diào)整訓(xùn)練方案,改為上午劃船,下午游水。
2月下旬,王樹聲到水兵連檢查訓(xùn)練情況,對水兵連所取得的成績表示滿意,也指出了一些技術(shù)上的毛病,如推船時身體前屈度不夠,兩臂不直,出力不猛,影響了船的初始速度;劃船時橈片入水過重,力度不夠,影響了船的行進速度等。
3月8日,王樹聲親率一個步兵營到水兵連,指導(dǎo)步兵水兵協(xié)同訓(xùn)練渡江。第二天又在訓(xùn)練場觀看渡江演習(xí),進一步提出了訓(xùn)練要求。此后,又組織步兵分批參加訓(xùn)練。
渡江前一天,王樹聲到水兵連進行戰(zhàn)前動員。他說:“同志們,我們的任務(wù)就是強渡嘉陵江!嘉陵江江面寬闊,水深流急,渡船不易掌握,你們要保證部隊準時到達對岸,否則,就會影響整個渡江戰(zhàn)斗?!彼麖娬{(diào),“渡江任務(wù)能否完成,關(guān)鍵就在你們水兵連!大家要做好犧牲的準備,即使剩下一個人,也要堅決完成任務(wù)!”聽完動員,水兵連的指戰(zhàn)員個個熱血沸騰,摩拳擦掌,紛紛表示,堅決完成任務(wù),寧愿死在槍炮下,也不落個怕死鬼的名聲!
造船王渡場
川軍為阻止紅軍西渡,掠走了江上所有船只,并強迫當?shù)匕傩赵谥匾獮╊^挖掘陷阱、埋插竹簽,構(gòu)筑起了強大的防御工事。
紅四方面軍總部要求動員一切力量,在短期內(nèi)造出至少70只船,保證大部隊順利渡江。為防止這一計劃被敵人發(fā)覺,紅軍決定選擇一個隱蔽的場所造船。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親自率領(lǐng)參謀人員仔細勘查,最后將造船地點選在了離蒼溪塔子山15公里的王渡場。這里與主渡口相距不遠,中間隔著一座山,山高林密,山脊后還有個寬廣的平壩子,可以集結(jié)部隊,是隱蔽造船的好地方。
當時,沒有船塢,沒有工人,更沒有工具和造船用的原材料,紅軍造船困難很大。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發(fā)動人民群眾支援紅軍造船。參加造船的鐵匠和木工,背著干糧、帶著工具,跋山涉水趕到王渡場。當?shù)厝罕姀膸装倮锿膺\來大批木材,拿出了自家的床鋪、門板、壽木和油漆嫁妝用的桐油。在人民群眾的傾力支持下,一個紅軍“造船廠”在叢林里秘密開工了。當?shù)啬窘酬惏埠?、朱大祥、宋二和鐵工張貴武、楊如意、李清元等150多名造船工人,日夜在密林中趕造戰(zhàn)船。在原料不足的緊要關(guān)頭,巴中紅色袍哥舵把子張小川組織人馬送來一部分造船材料,當?shù)剞r(nóng)民李在安、羅正榮、閻思堂、羅正文等獻出大柏樹110根、鐵500斤、桐油400多斤、竹絨500多斤,保證了造船的需求。紅三十軍軍長余天云、政委李先念及熊國炳等首長對此給予熱情贊揚。
老船工李在安受當?shù)靥K維埃政府委派,來到王渡場,為紅軍造船進行技術(shù)指導(dǎo)。木工出身的李先念多次親臨造船工地,了解造船工程進度,并和工人們一起干活。余天云、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余洪遠也到造船工地察看、鼓動。
工人們從當?shù)厥占嗽S多破鍋、爛鐵和廢鐘,敲成一塊塊細小的碎片,然后在山上挖一個很深的熔坑,把碎鐵放進去,不分晝夜地燒煉。等碎鐵熔化后,經(jīng)過錘打,做出了許多大小不同的釘子,保證造船的需要。
經(jīng)過一個多月的努力,王渡場紅軍“造船廠”便按上級提出的“小巧靈活,劃行速度快,便于搬遷”的要求,造出了75只身長約4.7米,形似登陸小艇的“五扳子船”,并靠人抬肩扛,翻山越嶺,送往20多公里外的塔子山主渡口。這種當?shù)厝私凶鳌懊鰵ぁ钡拇?,每只可容納一個班的紅軍戰(zhàn)士,適合強攻渡江的需要。工人們還如期制成了三座臨時浮橋構(gòu)件。
與此同時,嘉陵縣和嘉川等地的造船工人400余人,在貓兒跳、永寧鋪趕造了40余只船,并對船只作了偽裝。
紅四方面軍還組建了一個由木匠、鐵匠組成的船工會,主要職責是為水兵連制造和維修船只,領(lǐng)導(dǎo)人為張正寬。
強渡嘉陵江
嘉陵江是四川四大河流之一,源于秦嶺山脈陜西鳳縣嘉陵谷,自廣元起,會合白龍江,蜿蜒于深山峽谷之中,一瀉千里,流至重慶后匯入長江。嘉陵江江闊水深,水流湍急,兩岸多是懸崖峭壁,地勢非常險要,堪稱天險。川軍鄧錫侯、田頌堯為了阻止紅四方面軍西渡,以53個團的兵力布防于約300公里長的嘉陵江西岸一線。
為了尋找渡江地點,徐向前帶人翻山越嶺,勘察沿江地形,了解對岸敵情,最后確定在蒼溪城南至閬中之間的塔子山一帶實施主要突破。塔子山山高林密,前山陡峭,居高臨下,強渡時可以充分發(fā)揮我軍火力優(yōu)勢;后山低緩,葉茂林深,強渡前可以隱蔽千軍萬馬,是最理想的強渡地點。并且這一帶江面寬150米至400米,水流緩慢,水深三到五米,岸灘較平坦,便于紅軍登陸作戰(zhàn)。守敵是屢遭紅軍打擊的田頌堯部三個團,防守正面寬約30公里,前沿只有四個營,且士氣低落,防守較疏懈。
當?shù)亓鱾髦粋€故事,被戰(zhàn)友們譽為“小老虎”的張思德,在渡江戰(zhàn)役打響之前,受命過江偵察敵情。憑著良好的水性,他潛游過了湍急的嘉陵江,并摸到敵人的工事里,不料被發(fā)現(xiàn)。敵哨兵舉槍向他刺來,他猛揮大刀,將槍撥開,一腳把敵人踢倒,將敵哨兵砍死。最終他順利完成了偵察任務(wù)。
1935年3月28日晚9時許,嘉陵江面雨霧彌漫,能見度極差,正是渡江的極好機會。徐向前發(fā)出“急襲渡江”的戰(zhàn)斗命令。塔山灣作為主渡口,渡江突擊隊秘密將幾十只木船從塔子山后抬往江邊。
水兵連迅速將70多只“五扳子船”推入江中。紅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兩個營和總部教導(dǎo)營的指戰(zhàn)員迅即登上小船,以瓢代槳向西岸劃進。不料他們上岸摸掉三道崗哨、向東岸紅軍指揮部發(fā)信號時被敵發(fā)現(xiàn),紅軍奇襲立即變?yōu)閺姸?。紅軍塔子山上20門迫擊炮和幾十挺機槍一齊怒吼。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,突擊部隊的勇士們舍生忘死,浴血奮戰(zhàn),冒著槍林彈雨強渡嘉陵江,水兵連的船破浪前進,直取對岸。
如今住在蒼溪縣光榮院的老紅軍何大良,一雙大手還十分有力。就是這雙手,當年把渡江大軍先遣隊的旗幟扛過嘉陵江?!皼_,往前沖!不怕死,死了也值得!”也許是槍炮聲給他耳朵留下了后遺癥,也許是他心中還蕩漾著當年的戰(zhàn)斗激情,何大良講述當年的故事時,嗓音近乎在吼。
“強渡嘉陵江的時候,我坐的是第一艘船,我所在的紅三十軍八十八師是主攻部隊,雙方交火時江面上火光沖天,我軍傷亡不少?!?/span>90多歲的老紅軍董朝乾還記得當時的情景。
“咣咣咣!噠噠噠!”敵人以密集的槍炮火力封鎖江面,嘉陵江上騰起一個個沖天巨浪,在敵人的炮火下,紅軍水兵連的船勇往直前,沖向?qū)Π?。有的船被打到了,火光照紅了戰(zhàn)士們剛毅的臉;有的船被打穿了,船身搖搖擺擺就要下沉的時候,戰(zhàn)士們奮勇地跳進寒冷刺骨的江水,游向?qū)Π丁?/span>
突然,一發(fā)炮彈襲來,一只船上的老船工犧牲了,小船忽被托上峰頂,忽被蕩入浪谷,19歲的紅軍女戰(zhàn)士石磨玉立即抓起雙槳向前狠命地劃。又一發(fā)炮彈飛來,船在巨浪中猛烈顛簸,石磨玉小腹中彈,腸子流了出來,鮮血濕透了衣襟,染紅了腳下的船板。她咬緊牙關(guān),用手把腸子塞進去,又握緊雙槳向前猛劃起來。登岸后,她雙手緊捂腹部,緊走幾步,倒在了血泊中,永遠長眠在了沙灘上。
與此同時,其他兩個渡江點的紅軍也強渡成功。他們還用上了木板、水桶、打谷子用的拌桶等作為渡江工具。中午,紅四方面軍全部渡過了嘉陵江。至此,川軍苦心經(jīng)營的300公里江防,一夜之間被紅軍徹底沖垮。
蔣介石聞知嘉陵江江防失守,大發(fā)雷霆,于4月2日發(fā)電令,將第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撤職查辦。
強渡嘉陵江戰(zhàn)役,為中央紅軍入川創(chuàng)造了有利的條件。從1935年3月28日起,近10萬頭戴斗笠的紅軍跨過嘉陵江,開始了長達18個月、漫漫萬里的征程。
水兵連船載紅軍先頭部隊強渡嘉陵江成功后,晚10點開始架橋,戰(zhàn)士們把鵝卵石裝入竹簍,沉入江底,用條條木船連成了寬3米余、長200余米的一座浮橋,并堅守橋頭、維護浮橋安全直至5月。水兵連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后,隨紅軍主力北上長征。
1984年10月,83歲高齡的徐向前元帥飽含深情,為蒼溪親書“紅軍渡”三個大字。2001年,“紅軍渡”被命名為“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”。2004年,“紅軍渡”風(fēng)景區(qū)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(jīng)典景區(qū)名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