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鐵軍》
- 特稿
- 老兵親述
- 尋訪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
- 中國夢·邊防情
- 多彩軍營
- 昔日根據(jù)地 今日新農(nóng)村
- 海洋島嶼與國防
- 感懷新四軍
- 新四軍詩詞品讀
- 崢嶸歲月
- 綿綿思念
- 將帥傳奇
- 史林新葉
- 老兵風采
- 鐵軍精神進校園
- 我與新四軍
- 紅色景點
- 藝苑
- 連載
- 本刊專訪
- 特別閱讀
- 我與鐵軍
- 新四軍故事匯
《鐵軍·紀實》
《鐵軍·國防》
您的位置: 首頁 > 《鐵軍》 > 綿綿思念 > 懷念老首長張愛萍
懷念老首長張愛萍
作者:鞠開 責任編輯:黨亞惠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14-09-28 瀏覽次數(shù):8395
2010年1月9日,是張愛萍誕辰100周年。張愛萍是我的老首長,寫一小文以表思念之情。
2010年1月9日,是張愛萍誕辰100周年。張愛萍是我的老首長,寫一小文以表思念之情。
1944年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犧牲,張愛萍從三師副師長調(diào)四師任師長。這個時候我第一次聽到張愛萍的名字。1945年10月華中軍區(qū)成立,張愛萍為華中軍區(qū)副司令員。此時蘇中軍區(qū)撤銷,我被調(diào)到華中軍區(qū)司令部機要科工作。心想,這次可以見到張副司令員了??墒撬蛟谇熬€指揮戰(zhàn)斗時頭部負重傷,后到蘇聯(lián)養(yǎng)病沒有見到面。
1949年1月張愛萍從蘇聯(lián)養(yǎng)傷回來,4月上旬被任命為華東海軍司令員。1951年6月17日,華東海軍司令部來光祖參謀長、作戰(zhàn)處李進副處長拉上我和我愛人徐迪民,陪同張愛萍司令員去看望海校夏光校長。這是我跟他首次接觸。我們在一起吃了午飯。張司令員隨身帶著照相機,為我們在院子里合影留念。初次接觸,首長平易近人,沒有架子,這給我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。
1951年粟裕調(diào)到總參謀部任總長時,我給粟總長當秘書。1954年中央軍委下令張愛萍當副總參謀長,因當時他要組織一江山島戰(zhàn)役,到了1955年才上任。
總長、副總長原來都在中南海居仁堂辦公。國防部辦公大樓在旃檀寺建成后,總長、副總長都搬到旃檀寺辦公了。粟總長在六層的東頭辦公,張副總長在五層的東頭辦公,樓上樓下靠得很近??傞L、副總長工作上的來往比較多,我直接接觸張副總長的機會也多起來。有幾次他召開會議,還叫我去做記錄。粟總長和張副總長住地相距較近,僅隔一條馬路。粟總長住在馬路東邊,張副總長住在馬路西邊。有時粟??傞L要我陪他去看張副總長,有時張副總長來電話說要來看粟總長,他到后我便陪著他去看粟總長。接觸多了,互相就熟悉了。一有空,我就從馬路東邊走到馬路西邊,到他家去看望他。他和夫人李又蘭每次都熱情招待,沏水、拿糖和水果。他對粟總長很尊敬,他知道粟??傞L身體不好,每次都要問問粟總長的身體情況,要我一定要把粟總長的身體照顧好。他說,在總參工作期間,粟總長對我們這些副總長的工作是放手的,相互之間是團結(jié)的,心情是愉快的,總參的工作是有成效的。
1972年,我從新疆因病回京,粟裕首長安排我住在總參廣安門招待所。此時張副總長剛從秦城監(jiān)獄放出來,也住在總參招待所。這期間我們天天見面。他對我說:文化大革命期間,抄家、批斗、陪斗、噴氣式,吃盡了苦頭,撤銷他的副總參謀長職務(wù),關(guān)進了秦城監(jiān)獄。專案組要把他打成叛徒、特務(wù)、假黨員、反革命分子,并以判處死刑來威脅,他都沒有屈服。五年的監(jiān)獄生活,他人被折騰得不像樣子,骨瘦如柴,腿也摔斷了,走路一瘸一瘸的,還離不開拐杖。我看后心中十分難過。
上海解放之初,蝸居臺灣的蔣介石經(jīng)常派飛機對沿海城鎮(zhèn)實施轟炸,弄得人心惶惶。為了確保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(chǎn)安全,經(jīng)毛主席批準,張愛萍運籌帷幄,組織了一次我軍從未有過的陸、海、空聯(lián)合作戰(zhàn)的一江山島戰(zhàn)役。由于情況明,決心大,三軍配合得好,一舉獲得成功,取得了海、陸、空聯(lián)合作戰(zhàn)的經(jīng)驗,為我軍今后在現(xiàn)代條件下海、陸、空聯(lián)合作戰(zhàn)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大陳島等島嶼的敵人,都紛紛撤逃到臺灣去了。
張愛萍首長可謂多才多藝。他是一位書法家,一手草楷瀟灑剛勁,龍飛鳳舞,使人過目不能忘懷。他是一位詩人,從上中學時候起,就開始寫詩了。長征時候大家就稱他是“小詩人”了,他參加革命幾十年,寫詩一直也沒有中斷。他一生共寫了多少首膾炙人口的詩,沒有做過詳細的統(tǒng)計,有記載的就有320多首。張愛萍的詩氣壯山河,豪放磅礴,是他光輝一生的生動寫照。他是一位攝影家,戰(zhàn)爭年代照相機隨身帶,走到哪里拍到哪里。僅戰(zhàn)爭年代的照片就有2000多張,用相機記錄了我軍成長壯大的歷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