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鐵軍》
- 特稿
- 老兵親述
- 尋訪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
- 中國夢·邊防情
- 多彩軍營
- 昔日根據(jù)地 今日新農(nóng)村
- 海洋島嶼與國防
- 感懷新四軍
- 新四軍詩詞品讀
- 崢嶸歲月
- 綿綿思念
- 將帥傳奇
- 史林新葉
- 老兵風采
- 鐵軍精神進校園
- 我與新四軍
- 紅色景點
- 藝苑
- 連載
- 本刊專訪
- 特別閱讀
- 我與鐵軍
- 新四軍故事匯
《鐵軍·紀實》
《鐵軍·國防》
您的位置: 首頁 > 《鐵軍》 > 藝苑 > 陳毅《梅嶺三章》賞析
陳毅《梅嶺三章》賞析
作者:晴文 責任編輯:黨亞惠 來源:《鐵軍》 日期:2014-09-18 瀏覽次數(shù):8550
陳毅同志這篇以三首絕句組成的《梅嶺三章》,感情真摯,寓意深長,形象鮮明,聲韻鏗鏘。不僅是篇好詩,也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革命好教材,令人一詠三嘆!
1936年冬,梅山被圍。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,慮不得脫,得詩三首留衣底。旋圍解。
斷頭今日意如何?創(chuàng)業(yè)艱難百戰(zhàn)多。
此去泉臺招舊部,旌旗十萬斬閻羅。
南國烽煙正十年,此頭須向國門懸。
后死諸君多努力,捷報飛來當紙錢。
投身革命即為家,血雨腥風應有涯。
取義成仁今日事,人間遍種自由花。
1936年冬天,中央紅軍長征后,陳毅奉命在蘇區(qū)堅持斗爭。在梅嶺,面對敵人的重重圍困,他以傷病之軀隱蔽在叢莽間,苦慮不得脫身,遂寫下了氣壯山河的《梅嶺三章》。
第一章起句“斷頭今日意如何?”的突然提問,使人想到瀕臨死亡時想些什么?詩人以“創(chuàng)業(yè)艱難百戰(zhàn)多”的接句一轉,回答了一般人難以想到的答案,那就是創(chuàng)共產(chǎn)主義偉大事業(yè)。這個“百戰(zhàn)多”,是回答,也是啟迪。三、四兩句,道出了詩人此時的崇高心境。生是為革命而歷經(jīng)百戰(zhàn),流血流汗;死去還要招集舊部,和在陰間壓迫人民、剝削人民的統(tǒng)治者閻羅王戰(zhàn)斗,體現(xiàn)出詩人至死不渝,誓為革命斗爭到底的一片丹心和無限豪情。
由于詩人在瀕臨斷頭之際,對生與死應該如何的意志已決,便從冥思回到眼前的現(xiàn)實斗爭狀況,故第二章起句即指出:在閩粵贛中央蘇區(qū)的游擊健兒們,已戰(zhàn)斗了十年之久,除進一步深化“百戰(zhàn)多”外,接句“此頭須向國門懸”,道出詩人吟出此章的主旨,即在危難之際,雖死也要將自己的頭顱懸掛在國門之上。由此也引出后兩句,以準備赴死之言,勉勵能突破危難而活下去的戰(zhàn)友們,還要多加努力,繼續(xù)戰(zhàn)斗,以勝利捷報當作紙錢來告慰已犧牲的戰(zhàn)友。
“后死”一辭用得奇崛而有力。要革命,要斗爭,就有不斷的犧牲和不斷的發(fā)展,因此,這兩個層次,聯(lián)系起句“烽煙正十年”,都突兀顯現(xiàn)了詩人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。
第三章的四句,是前兩章詩意的總括和深化?!巴渡砀锩礊榧摇?,詩人在表明自己的革命觀和獻身精神后,繼以形象化語言指出,殘酷的斗爭不會是無止境的。如何對待今天所處的危境,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必然會取義成仁,而鮮血和熱汗,也定能孕育出自由之花,開遍人間。
陳毅同志這篇以三首絕句組成的《梅嶺三章》,感情真摯,寓意深長,形象鮮明,聲韻鏗鏘。不僅是篇好詩,也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革命好教材,令人一詠三嘆!